• <menu id="00oy0"><menu id="00oy0"></menu></menu>
    <menu id="00oy0"><strong id="00oy0"></strong></menu>
    <menu id="00oy0"></menu>
    <nav id="00oy0"><code id="00oy0"></code></nav>
  • 鄉村

    重慶綦江:讓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

    2022-10-19 11:12:11  來源:重慶日報

    村里體育設施需要更新;空巢老人缺乏日間照料……每周三晚上7點半,綦江東溪鎮上的文化茶園內都會如期舉行一場熱鬧的文明實踐“講理論”活動——茶園夜話。

    在這里,鎮村基層干部聽民意、解民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讓黨的理論和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綦江,通過擺龍門陣的方式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宣講黨的方針政策,東溪鎮并非個案。

    近年來,綦江區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夯實陣地基礎、加強隊伍建設、打造特色項目、統籌各方資源、完善工作機制,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擴面增效。目前,據重慶市文明實踐云平臺數據顯示,綦江區實名注冊志愿者達18.2萬人,有時長志愿者累計數、志愿服務活動數均位居全市前三,惠及群眾超過60萬人次,讓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

    情有所系 以紅色沃土涵養文明新風

    寒露,連日秋雨后陽光溫暖。

    安穩鎮羊角村,一棵高約30米的楓香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樹下,是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過境重慶時紅一軍團一師二團搶占羊角軍事要地后的指揮部駐所。

    如今,這里已成為當地學習教育大講堂。

    “鄧華將軍率領紅二團進駐羊角,構筑黔北防線,阻止駐扎在九盤關一帶的川軍向遵義方向推進,保衛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每當老黨員講起那段烽火歲月,現場的黨員干部群眾都能真切地觸摸到那個年代留下的印記,也能實實在在地體會革命前輩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7月,羊角村還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重慶師范大學的師生們在此舉行了“強國復興有我——長征路上的思政課”。

    在這里,重慶師范大學的師生們共同創作了一批體現長征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原創聲樂與文學作品,將“三尺講臺”化為“四方舞臺”,將紅色故事娓娓道來。

    當地志愿者也給師生們講述了《楓香樹下的扎根故事》《一碗羊肉湯》以及《新時代鄉村振興安穩之路》3個故事,講述了安穩鎮的發展之路,也詮釋著人們對新時代長征路樸素卻深刻的理解。

    綦江,是川渝黔邊紅色搖籃,是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優秀指揮員、紅四軍軍長王良烈士的故鄉,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重慶及四川最早的基層黨組織之一——中共綦江支部的誕生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

    近年來,綦江區依托綦江烈士陵園、王良故居、中共綦江支部舊址等170余處革命遺址,推出了緬懷先烈學黨史、致敬英雄學黨史、長征路上學黨史等多條紅色教育線路。永城鎮、石壕鎮、區婦聯等街鎮、部門成立5支紅色志愿服務隊,1100余名志愿者積極參與,以情景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儀式教學等多種方式,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追尋先烈足跡、重溫紅色文化中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今年以來,綦江區利用紅色資源,培育了“南州茶談”“楓香樹下學黨史”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六講”志愿服務活動340余場。用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固定+流動”“文藝+”“服務式”等形式,舉辦理論微講壇400余場次、主題宣講1000余次。

    民有所樂 匯聚志愿力量解決百姓所需

    “中壩是我家,我家在中壩,我們共建小康家……”9月27日,秋收時節的三角鎮中壩村遍地金黃,稻谷飄香,當地種植的優質大米正迎來豐收。收割、晾曬、顆粒歸倉,哼著村歌的村民們停不下手上的活計,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可在幾年前,中壩還是一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微薄的小村莊。

    “如何才能讓中壩村在綦江甚至全國成功出圈?讓中壩村成為充滿泥土氣的網紅,成為中壩人無論走多遠也要回來的家?”2021年初,中壩村駐村第一書記鐘萍方和村支兩委及駐村工作隊,結合當下互聯網時代傳播特點和消費觀念形式的變化,決定開辟線上黨建工作和群眾服務路徑,在中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搭建了“壩壩直播間”。

    “歡迎大家來到壩壩直播間,今天我們有很多好東西,糯苞谷、甜西瓜,還有媽媽老鹽菜……”一年多的時間,“壩壩直播間”賣出了40余噸村里的農產品,銷售收入50余萬元。

    不僅僅是賣貨?!皦螇沃辈ラg”因地制宜設置了壩壩茶、壩壩貨、壩壩宴3個板塊,各個板塊分別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黨建工作、推動產業發展、帶動休閑旅游等為主要內容。

    聽民意、聚民力,用好志愿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例子,在綦江還有很多。

    在古南街道綦齒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劉瑜收到了第四網格微信群里的消息:“棚戶區改造外墻沖洗,水沖進家里,電視機進水損壞了,能不能找人來修理一下?!?

    “好的,我馬上聯系解決?!被赝晗⒑?,劉瑜立即與施工方聯系,既修理損壞的電視,也解決外墻沖洗水沖進居民家中的問題。

    以文明實踐活動,推動基層社會治理。

    以綦齒社區為例。該社區將8個支部建立在8個網格上,將44個黨小組建立在147個樓棟上,由120個黨員志愿者帶動社區727名黨員聯系群眾,吸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鄉賢、退休干部、青年學生等普通群眾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不僅如此,綦江區結合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推進社區文明共建,在城市社區創新設立“大黨委”,選派38名區級部門黨員主要負責人、41名街鎮黨員領導干部兼任城市社區“大黨委”第一書記,以“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引領,構建社區“大黨委”引領文明實踐站、帶動N個文明實踐陣地運轉思路,充分運用現有資源,把社區文明實踐陣地與基層黨建、社區綜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陣地相結合,設立“暖心管家”“社區公益服務”等功能區,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全覆蓋,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文明實踐陣地。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夢想課堂、三下鄉、關愛幫扶行動等1800余場,收集群眾急、難、愁、盼訂單1800余份,派出有效訂單1280余份,回訪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滿意率達100%。

    心有所歸 搭好陣地平臺引領主流價值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今年8月,永城鎮中華村鄉村“復興少年宮”里,一場文明實踐活動——“我們的節日·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正在熱鬧地開展著。30余名暑期兒童圍坐一起,分享著自己喜愛的中華經典詩歌和經典名著,大家爭先恐后,現場笑聲連連,掌聲不斷。

    中華村的社工和志愿者們還向孩子們普及了有關七夕節的起源和民間習俗等傳統文化知識,豐富了大家對傳統節日的認知,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活動中,還增加了兒童暑期安全教育環節,采用知識講解、安全演練、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重點宣傳普及了防溺水安全知識,孩子們體驗了求救電話撥打、緊急救援、心肺復蘇等項目,提升了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自覺遠離各種危險。

    中華村是綦江區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試點村之一。

    自2022年試點以來,中華村鄉村“復興少年宮”依托王良同志紀念館暨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基地,“中華小書房”和中華村“鄉村美術館”等,為孩子們講述革命志士的感人事跡,積極開展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音樂、美術、書法、閱讀、朗誦、手繪等文藝活動,組織非遺傳承永城吹打等鄉土文化體驗,開展柑橘蔬菜種植采摘、錦鯉喂養等志愿服務、親子活動,讓鄉村“復興少年宮”成為附近村社區孩子們學習交流的樂園。

    據了解,近年來,綦江區建立健全了“1+21+381+N”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按照有工作場所、有統一標識、有志愿隊伍、有活動項目等“七個有”標準,完成多功能室、理論大講堂、未成年人活動室等建設,推進中心建設規范化。各所站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兒童快樂家園、養老服務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等現有平臺,因地制宜,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并以此為依托,組織開展理論宣講等公開課、才藝教學等技能課以及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等,實現“一個所站、N點輻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的局面。

    與此同時,在21個街鎮、381個村居建設志愿服務站點,實現志愿服務“零距離”。在文圖兩館、服務大廳、醫院車站等公共場所打造98個志愿服務點,就近就便為群眾提供文化、醫療等服務。在136個小區物業公司聯建志愿服務點,“小站點大作用”,通過設置志愿服務站點,由點及面,帶動全區志愿服務工作,提升文明形象。

    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成為轄區群眾“聚心堂”,在這里,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心與心之間融洽自在,社會主義價值觀如細水流淌般潤澤百姓。

    郭燦燦 賀娜 姚蘭 圖片由綦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提供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大胸少妇秘书给局长喂奶
  • <menu id="00oy0"><menu id="00oy0"></menu></menu>
    <menu id="00oy0"><strong id="00oy0"></strong></menu>
    <menu id="00oy0"></menu>
    <nav id="00oy0"><code id="00oy0"></code></nav>